问题研讨型微课的设计与开发
一、问题研讨型微课是什么
研讨,顾名思义,研究和讨论。问题研讨,就是针对一个问题进行研究或者讨论。一个以问题为主线,围绕问题展开讨论的微课,就是问题研讨型微课。
问题类型不同,形成的问题研讨型微课风格也有所差别。关于问题的类型,华东师范大学的祝智庭教授曾经提出“五何”的分类方法(即“是何”、“为何”、“如何”、“若何”、“由何”)。
在问题研讨型微课中比较常见的问题类型有“是何”、“为何”、“如何”,也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是什么”表示事实性的问题,如“什么是方程?”。“为何”表示探究原因的问题,如“车轮为什么是圆的?”。“怎么做”表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做法的问题,如“蚂蚁怎么走最近?”。
二、好的问题研讨型微课具有哪些特征
1.一以贯之,用问题串起整个微课
“问题”,是问题研讨型微课的核心所在。在问题研讨型微课中,问题贯穿始终,它将整个微课串了起来。
其实说起问题的作用,作为老师的我们都了然于心。课堂上,我们会不时提问和学生进行互动,提醒容易分心的学生:赶紧集中注意力,回到课堂上来!可见,提问的一个作用是“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提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推进课堂进度。
微课中问题的作用也类似。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欲望,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思考中提高。
在问题研讨型微课中,教师常常会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使学生始终保持着好奇心和积极性。
“为什么”类型的问题串起来的微课中,随着探索的步步深入,学生跟随着问题一点一点接近真相,逐渐明白问题的原因所在。
而在“怎么做”问题类型的微课中,学生随着问题的思路一步一步解决问题,在学习微课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2.有一个让人“半懂不懂、又想搞懂”的问题
《汉辞典》对“问题”的解释是: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问题研讨型微课中的“问题”亦是如此,是需要讨论或者解决的矛盾。也就是说“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值得探究的,而不是随便在教材里找了一道题目,将它的解题过程拍成微课就叫做“问题研讨型微课”。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有价值的问题”呢?怎样才算“有价值的问题”呢?一般来说,我们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应该是对于学生来说“半懂不懂、又想搞懂”的问题。
因此,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太简单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讲没什么吸引力,学生不用思考都能回答出来,对学生的思维的发展也没多大用处。学生不买账,微课当然就不能发挥它的作用。当然问题最好也不要太难,对学生来说,完全陌生、无法理解的问题,是很难有足够的信心与积极性去学习。
一个好的问题研讨型微课,应该有一个难度适中,学生半懂不懂,却又很想弄懂的问题。
3.就像老师在旁边带学生探索
在好的问题研讨型微课中,老师就是一个举着明灯的领路人,带着学生去探索前面他们渴望了解、却又未知的知识世界。学生学习起来,就像老师在身边手把手指导,循循善诱,带着他们一步步靠近问题的真相,一步步解决心中的困惑。
我们会发现,除了在微课一开始时,老师会提出一个贯穿整个微课的“大”问题以外,在微课讲解过程中,老师也会在适当的时候提出小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比如在信息技术微课《勤劳的小蜜蜂》中,在简单的导入后,老师提出了整个微课的重点问题“如何让蜜蜂在花丛中来回飞行?”,而在微课讲解过程中,老师根据情景不时追问:“蜜蜂来回飞行有什么特点?”“看,现在的动画效果实现了蜜蜂来回飞行了吗?”等等。
除此之外,此类微课还需要“留白”,在需要学生思考的时候,不着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真的停下来,给学生反应的时间再往下讲。
问题研讨型微课让学生身临其境,老师好像就在身边不时提醒他、督促他往前走。
4.站在学生的角度,指导学生
一个好的问题研讨型微课,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身边手把手教自己。话说回来,老师能给学生指出方向,告诉学生哪条路更顺畅,让学生少走弯路。但是老师不能代替学生把路走完,直接告诉学生答案。也就是说,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这一点在问题研讨型微课尤为重要。
优秀的问题研讨型微课,往往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入手,结合学生的思维方式,来讲解问题研讨的方法。可以将问题与现实生活结合,从身边的现象引入、提出问题,如“为什么井盖是圆的?”“我国的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这些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讲解过程由学生发言,以亲切的口吻,清晰的流程引导学生。学生会认为,是自己在老师的指引下,主动探究,而不是老师探究给我看。学生能感受到“老师懂我”,是我学习的“导师”,而不是高高在上的、遥不可及的知识权威。
三、如何设计问题研讨型微课
问题研讨型微课围绕一个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展开,一般的过程为:问题导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因此问题研讨型微课的设计也应可从四个阶段展开。
1.首先,要有一个问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说“问题”是问题研讨型微课的核心所在,可见问题的重要性。
然而怎样提出问题是十分讲究的。开门见山、直接抛出问题是一种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由情境提出问题也是一种方法。二者方法不同,作用也有所差异。
在微课设计中,我们更建议使用后者,用一点时间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启迪学生思维。
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讲趣味故事、引用史话、制作悬念、猜谜语、联系生活现象……这些都是创设情境的好窍门。
微课《查字典》的作者创设情境的方法就很有趣,通过猜谜语的形式,提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抛出问题。
2.接着,分析问题
创设了情境,问题也浮出水面了。接着,我们就要分析问题了。
所谓分析问题,指的是根据已有的信息,分析要求的是什么、存在哪些限制条件等。分析问题其实是一个明确问题的过程,分析过程需要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明确问题的内容,并明确不确定的内容,构思进一步探究的想法。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相关的因素,找出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制约因素的条件。为了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老师除了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外,还可以根据情况采用一些图示化的手段,如思维导图、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就像《分数的基本性质》微课中,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二分之一、四分之二、八分之四三者相等,就分别用了饼状图,学生一目了然。
3.重点是,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指学生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设计解决思路,激活有关的背景观念和先前所获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出问题解决方案。
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探究活动寻求问题解决的可能途径,也可以由教师讲解明确解题方法。形成方案的具体过程包括个人对问题的思考、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查阅资料、教师讲解和实验等。学生在形成解题方案的过程中逐渐明确解题思路,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
探究问题解决方法的方式有很多,表格、画图都是不错的选择。
在微课《打电话》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找出最短电话通知的方法,便建立了表格,通过表格分析各分钟接到通知人数情况,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寻求最优解。
4.最后,别忘了总结
问题解决了,别忘了总结反思,呼应开头。
在问题研讨结束后,及时对问题解决过程、方法进行总结评价,回顾结果。或者对问题原因的归纳,获得最终的结论,才真正完成问题研讨型微课。
四、设计好微课的五大法则
1.一个微课只研讨一个问题
微课要求短小精悍,一般时长在5至8分钟。时间太长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倦,难以继续学习。问题太多容易分散学生注意,降低学生学习自信。因此问题研讨型微课最好聚焦于一个问题,围绕这个问题的原因、解决办法,来深入探究,直至完成学习目标。
问题可以来源于从学科的一个知识点,如将知识点或技能点转化为问题。可以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与学习内容结合,形成问题。
围绕问题来引申出微课的设计,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只研讨一个问题,让学生专注于一个问题的研讨,通过一个问题的分析方法,来理解相关概念原理,掌握方法,让学生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2.微课设计的问题难易适中
前面我们已经研讨过,好的微课问题难度要适中。微课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已有学生的知识结基础。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根据特定知识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设置问题。
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过易过难的问题都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启迪学生思考。学习的过程是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微课中提出的问题应该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既不能让学生对答如流,也不能让学生望而生畏,觉得高不可攀,而应该落在学生的己有知识经验范围内,使一些让学生跳跃后能“摘到果子”,让学生有动力跳、有兴趣跳。
3.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的思考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微课涉及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须具有启发性。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保证所创设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灌输,有效的学习应该是在激发学生认知需要的情境中进行的。
因而假设问题情境时,要求其能引起学生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进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使他们产生积极思考的欲望。
4.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法
“条条大路通罗马”,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应有多样化。
问题研讨型微课所研讨的微课一般是开放性的问题,开放性的问题强调答案的多样性,能够调动学生主动性,联系已经有的知识和能力来,迁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迁移,促进对新问题的解决。
微课中的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应用有多样化,教师可以重点分析一种思路或者方法,同时提供其他多种解决的思路或资源,鼓励学生大胆探索,通过不同的过程和方法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不同范围得出各种结论,真正促进学生思维的迁移。
5.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用微课学习,微课即时学生的老师。教师在引导学生思维时,需要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对规律的认识。
教师提问好比建楼,只有先打好基础才能层层上升,基础不稳难以拔高,所以要做到循序渐进。
问题设立并不是越难越好,而是需要以教材为基础,才能使得所设立的问题既高于课本又源于课本,既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不会使得学生“忘难生畏”。
五、应用好研讨型微课的三个建议
1.课内、课外都能用,只是侧重点不同
问题研讨型微课在教学应用中的应用可分为两个阶段:
(1)课内,针对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运用问题研讨型微课来呈现与突破重难点问题,也可利用问题研讨型微课创设小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课外,学生可运用问题研讨型微课预习新知或者巩固拓展,学习新知识前,学生自主学习微课,启发思考;课堂内容学习后,应用微课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拓展,促进对知识内容的进一步内化。
2.应用于课内时,教师最好能指导
教师可将学生学习可能遇到的疑难点或者较难理解、或者易错点做成问题研讨型微课,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
问题研讨型微课聚焦于一个问题,线索明确清晰,有声有画,将研讨过程生动形象呈现出来,给学生多个感官的刺激,促进对难点的理解、对关键要点的记忆。
在此过程,教师应该给予适时指导,尤其是关键环节和内容要与学生多加交流,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化与理解、对问题研讨过程的掌握,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应用于课外,最好能结合学习任务单
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不一,对知识的接收与问题的理解各有差异。微课的应用便能有效促进学生个别化学习。
新课学习前,学生通过观看问题研讨型微课自主学习,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课后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在困惑或学习有困难的时候继续返回学习微课,回顾问题解决过程,顺利解决思路,提高自身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然而大部分情况下学生在课外观看学习微课的时候没有教师在旁指导,很容易产生迷茫或困惑,不知道如何利用微课进行学习。
因此教师需要设计学习任务单指导学习如何运用微课进行学习。
学习任务单需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给学生提供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
六、结语
近年来,微课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资源,日益受到教育各界,尤其是一线教师的关注。不同类型的微课设计与应用各不相同,怎样更有效地设计微课与应用微课,需要我们继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提炼。
来源:新浪博客——信息化教学创新,作者:郑晓丹 曹晓玲 胡小勇
职教圈微信群进群方式
长按下图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menghuiluoyang】直接加职教圈杨笑笑老师微信,杨老师邀您进入职教圈微信群,进群请修改昵称“学校+专业+姓名”方便各位老师交流。(注:微信规定——如加入500人大群即需要实名制认证、绑定银行卡)
长按二维码关注
征集全国职业院校优秀典型案例,投稿联系:杨笑笑 。我们将通过职教圈微信、QQ群、微博、博客、论坛等渠道向数十万的职教同仁分享你们的经验。